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天津市数字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025-03-06

一、机构概况与历史沿革

天津市数字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是天津市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依托于天津大学等高校及地方重点实验室资源,深度参与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虽然资料中未明确其成立时间,但根据相关研究团队的背景可知,该中心与天津市成像与感知微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射频识别技术实验室等共同构成物联网智能感知领域的核心研究平台。此外,天津市在科技服务领域的布局较早,例如天津市信息中心(1989年成立)作为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单位,可能为该中心的前身或关联机构,但当前其主要定位聚焦于数字技术前沿研究。

二、研究方向与核心技术

中心以物联网、智能感知、数据安全等为核心方向,重点领域包括:

1.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涵盖射频识别(RFID)定位、无源感知、多模态标识组网等,例如“合成孔径RFID定位基础理论”和“安全可信智能物联平台”等项目,解决了智慧生活场景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2.智能组网与系统集成:研究信息中心网络数据平面的大规模名称检索技术,推动工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应用的集成化发展。

3.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参与开发加密数字货币监管技术、人工智能安全框架,并与天津智慧城市数字安全研究院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4.交叉领域创新:与天津大学团队合作,在智能图像处理、无线电成像等领域发表多篇顶刊论文(如IEEE Transactions系列),技术成果获国际认可。

三、科研项目与成果

1.国家级项目支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重点研发及横向项目30余项,涉及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方向。

2.代表性成果

技术突破:开发了“被动式RFID定位”“设备免费定位方法”等创新技术,应用于物流、安防等领域。

学术影响力:在IEEE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方向覆盖无线通信、天线设计、车载技术等。

奖项荣誉:2022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彰显产学研结合能力。

社会应用:通过“城市大脑”建设项目,推动智慧政务、交通、环保等场景落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四、组织架构与人才团队

  1.跨学科团队:现有博士10名、硕士生40名,形成以天津大学为核心的产学研联合团队,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并提供优厚助学金。

  2.协同平台: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一号”超算)、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等机构合作,强化算力与数据资源支撑。

  3.管理架构:虽未明确中心的具体部门设置,但参考天津市同类机构(如大数据管理中心)模式,其运行可能涵盖技术研发、数据管理、安全运维等模块。

五、社会影响与区域贡献

  1.产业赋能:推动天津数字经济规模超8700亿元,助力工业上云企业突破万家,并参与研发“脑语者”脑机接口芯片等标志性产品。

  2.标准建设:参与制定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数据分级分类标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

  3.人才培养:通过“领航计划”等培训项目,为京津冀地区输送数字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人才。

六、未来发展方向

中心将持续聚焦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目标包括:

1.深化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2.强化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支撑天津建设“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

3.依托京津冀协同优势,推动超算、芯片等产业链整合,助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